追“高”逐“新” “质”地有声!衡阳高新唱响工业化强音
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,也是实现经济质量、效率与动力变革的必由之路。衡阳高新区主动谋划、积极作为、追“高”逐“新”、“质”地有声: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数智赋能为驱动、绿色发展为导向、集群建设为支撑,走出一条“四维联动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唱响了新型工业化时代强音。
创新雨林催生智造裂变
在衡阳高新区的创新版图上,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的突破正重塑产业格局。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的“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”项目,凭借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,打破国外垄断,入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,并启动国内最大生产基地建设,其精密测量技术已延伸至航空航天领域。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研发的高端IC封装基材,攻克芯片封装材料国产化难题,产品广泛应用于5G通信、智能穿戴等高精尖领域,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化的关键一环。镭目科技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,其钢水液面控制技术占据全国90%市场份额,智能扒渣系统实现98%自动化率,将传统冶金工业推向智能化新高度。这些硬核技术的突破,不仅填补国内空白,更成为产业升级的“技术锚点”。
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的“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”项目,凭借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,入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。
衡阳高新区独创的“UP模式”(高校+园区联动),以政府为纽带,串联起创新链与产业链。通过“政府引导资金+人才团队+项目孵化”机制,12个高层次团队携25家关联企业落地,形成“科研—转化—产业化”闭环。园区还创新人才引育模式,通过“市校企合作引才‘博士行动’”柔性引进63名博士,设立1886个科研助理岗位,为216家企业输送创新血液,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应届生完成率居全省首位。这种“人才旋转门”机制,让高校智慧持续注入产业一线。
衡阳高新区以制度破冰释放创新活力。全国首创“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”,将研发投入、专利产出等量化积分,与政策奖补直接挂钩,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。“竣工即办证”改革将项目验收周期压缩至4个工作日,为产业落地按下快进键。此外,园区构建“五专”服务体系(专线响应、专网通办、专窗受理、专员服务、专班攻坚),实现政务服务从“被动审批”向“主动赋能”转变,企业满意度持续领跑全省。
面对AI技术浪潮,星轨软件推出“私有化大语言模型AI助手”,基于清华大学ChatGLM-6B框架,为制造业定制智能解决方案,助力传统工业流程数字化转型。在核技术领域,耀核科技研发的耐辐射摄像机,突破智能算法与冗余结构设计,成为核应急监测的“火眼金睛”,推动核技术服务走向高端化。这些布局不仅体现衡阳高新区的产业前瞻性,更彰显其以科技创新定义新型工业化的决心。2024年,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86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家,研发投入超13亿元,技术合同成交额78.7亿元。
数智赋能重构产业逻辑
衡阳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,以“智改数转”为笔、“数实融合”为墨,通过数字基因重塑产业筋骨、智慧雨林滋养创新生态。
沿着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,45个产业园区如明珠串联,华为、中兴等数字领军企业与860余家成长型企业共同编织起千亿级数字产业网络。衡阳高新区以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战略定力,构建“领导小组统筹、部门协同、企业主导”的推进机制。通过“智赋万企”专项行动,园区将数字基因注入制造业血脉:工业富联打造的“灯塔工厂”示范基地,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生产流程,实现设备联网率100%、工艺优化效率提升40%;南岳电控依托5G+MEC平台,让生产透明度跃升55%、产品不良率下降20%,树立起传统制造企业数智转型的标杆。
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发力打造中部数字经济高地。
在衡阳智造谷的智能车间里,工业机器人正通过星轨软件的私有化大语言模型AI助手完成复杂决策,这种“工业大脑”的应用让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0%。园区培育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中,镭目科技的智能扒渣系统以98%的自动化率改写冶金行业标准,其智能扒渣系统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5000万元。尤为亮眼的是,富泰宏通过机器视觉检测与智能排产系统,将智能制造制程比例提升至80%,节省人力800余人,生产效率与能耗指标双双刷新行业纪录。这些标杆案例印证:数智化不是选择题,而是传统产业突围的必答题。
走进火凤凰科创网的数字中枢,238家企业技术需求与56所高校科研成果实时碰撞,年均促成技术交易超5亿元。衡阳高新区构建的“政策—平台—人才”三维生态体系,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动能:4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科技贷款2.8亿元,“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”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真金白银;软件产业园、区块链产业园等载体集聚300余家数字企业,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工业软件的完整链条。
耀核科技研发的耐辐射智能摄像机,通过AI算法实现核设施毫米级位移监测,技术参数超越国际同类产品;循证生物将AI技术应用于肠道菌群分析,构建国内首个百万级微生物数据库。在半导体领域,园区引进的5G材料研发中心突破高频基板技术瓶颈,产品进入华为供应链体系;智能制造共享平台通过云端协同,为300家中小企业提供“数字化转型诊断—解决方案定制—实施效果评估”全链条服务。2024年,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8%,数字技术渗透率超75%,真正实现“数字产业化”与“产业数字化”的双向奔赴。
从机器轰鸣的制造车间到数据奔涌的云端平台,从传统产业的数字觉醒到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,衡阳高新区以数智赋能的生动实践,诠释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。
绿色基因解码工业哲学
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,衡阳高新区以“资源不增、经济倍增”的实践,为新型工业化写下绿色注脚。这里,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基因被注入绿色动能,资源循环的密码被科技改写,生态优先的理念融入产业血脉。
镭目科技自主研发的“电动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”正悄然颠覆冶金行业——相比传统设备能耗降低30%、金属损耗减少15%,每年为钢铁企业节约标准煤超万吨。这样的绿色技术革命,正是衡阳高新区重构产业基因的缩影。园区聚焦“两主一特一支撑”产业体系,以氮化硅、高导热IGBT电路基板等前沿技术突破为支点,撬动传统制造绿色转型:凯新科技与顶尖院校联合攻关的氮化硅人体骨骼植入技术,将生物医药与新材料深度融合;中南大学团队研发的工业固废再生墙板,让建筑垃圾转化率达65%,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绿色闭环。
白沙洲工业园片区连片厂房屋顶上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铺展,17个光伏项目年供电2700万千瓦时,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.3万吨。园区创新构建“亩均效益”大数据平台,将835亩低效用地纳入动态监管,通过“零增地”技改盘活6.25万平米厂房。在资源循环利用上更显硬核: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%,中水回用系统让每滴水循环28次,96%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刷新行业纪录。这种“吃干榨净”的资源哲学,在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得到极致体现——旧厂房变身数字产业园,闲置楼宇孵化出跨境电商生态圈,土地“含绿量”与产业“含金量”同步攀升。
屋顶光伏电站引领先进制造“绿电革命”。
衡阳高新区以“数字孪生+生态治理”创新模式,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监管体系:项目引进联合会审机制将高耗能企业挡在门外,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实现全过程追踪,环保设施智慧运维平台自动预警异常排放。更令人瞩目的是“环境托管”服务创新——专业团队为216家企业定制减排方案,仅南岳电控通过工艺优化就实现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5吨。如今,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%,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,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天平在这里找到完美支点。
从氮化硅新材料点亮“中国芯”到屋顶光伏编织能源网络,从资源循环再造产业生态到智慧治理守护绿水青山,衡阳高新区以绿色为笔,书写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答卷。
集群竞进锻造硬核支撑
衡阳智能视听产业集群如北斗七星般璀璨夺目——207家企业串珠成链,163.96亿元产值勾勒创新曲线,74家规上企业筑起产业矩阵。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的创新引擎,衡阳高新区以“链式思维”重构产业生态,通过集群建设破解“小散弱”困局,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能。
漫步衡阳高新区,消费类、商用类、专用类视听企业星罗棋布,从加一声学的智能穿戴设备到镭目科技的冶金智能探头,从华灏新材料的5G柔性基材到玖益医疗的三芯助听系统,一条覆盖“材料—零部件—终端—服务”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型。
这种立体化布局背后,是衡阳高新区“三链融合”的顶层设计:强基固链——聚焦“缺芯少屏”痛点,芯茂半导体突破大功率电源芯片技术,填补国内空白;华灏新材料建成上海交大5G材料创新中心,破解高频基板“卡脖子”难题。聚企补链——实施“链主企业倍增计划”,加一声学全球TWS耳机市占率第三,带动12家配套企业落地;工业富联“灯塔工厂”吸引38家上下游企业形成“半小时供应链圈”。跨界延链——推动大井医疗内窥镜与AI诊断系统融合,打造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医疗视听生态;恩曦文化将超高清显示技术植入文旅场景,催生夜间经济新业态。集群内企业本地配套率达65%,形成“龙头引领—链群互动—生态共生”的产业格局。
专家学者为衡阳智能视听产业发展传经送宝。
在智能声学实验室里,加一声学研发的AITWS技术正进行第107次迭代测试,这项融合神经网络算法的降噪技术,将耳机通话清晰度提升至98%。衡阳高新区以“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讨会”为契机,搭建“政产学研金”五位一体创新平台,实施揭榜挂帅机制,发布23项关键技术攻关清单,镭目科技“第四代核反应堆用液位测量系统”等5个项目获省重大专项支持,镭目科技还获得国家数据要素X大赛商业价值奖和湖南省数据要素X分赛工业制造赛道一等奖。
在火凤凰科创网的数字沙盘上,238家企业创新需求与56所高校科研成果实时匹配,年均促成技术交易超5亿元。衡阳高新区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集群培育生态:空间再造——划分“核心研发区—智能制造园—应用示范区”三大功能板块,衡山科学城聚焦材料研发,白沙工业园专攻终端制造,综保区开辟跨境电商新赛道。金融活水——设立50亿元产业集群基金,创新“科技积分贷”产品;实施上市企业“金种子”计划。数字基建——建成中部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,接入企业216家,推动镭目科技等企业设备联网率达95%;部署5G基站1382个,实现重点区域双千兆网络全覆盖。
当衡阳造蓝牙耳机亮相非洲数字峰会,当大井医疗内窥镜进入东南亚市场,集群的开放基因愈发凸显。衡阳高新区实施“双循环”战略:融入国家战略——对接粤港澳大湾区,承接深圳悠乐华等50亿元产业转移项目;联动马栏山文创园,共建“硬件研发+内容生产”视听生态。构筑国际通道——开辟中欧班列电子信息专列,货物通关时效提升40%;设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,助力集群企业享惠超亿元。搭建世界舞台——举办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讨会,吸引欧阳钟灿院士等顶尖专家献策。
从TWS耳机生产车间到5G材料实验室,从超高清商显展厅到工业互联网控制中心,衡阳高新区正以集群建设重构新型工业化逻辑。当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当制造基因与数字智能交相辉映,这座中部产业高地证明:新型工业化的终极密码,在于让产业集群从“物理集聚”迈向“化学融合”。(通讯员 邓小山 吴斌 刘遇凌 廖承雄 记者 符秋祖)

-
30 红石村红色文化永放光芒